極端氣候的常態化,吸引全球投資人關注,根據BNEF研究,減碳投資正急速興起,去年針對能源轉型投資逾5000億美元,為2010年的兩倍。為幫助投資人捕捉相關投資契機,中信投信推出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本基金非屬環境、社會及治理相關主題基金),為國內首檔聚焦綠能、電動車,結合兩大減碳主題,全方位掌握綠色革命商機。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本基金非屬環境、社會及治理相關主題基金)經理人張士琳指出,隨著2019年英國承諾碳減排、緊接著歐盟、日本、韓國以及最具指標的中國跟美國都分別在去年與今年承諾碳減排的時程,足見綠能已是一個不可逆的世界趨勢。
張士琳指出,根據IEA國際能源署統計,為使電力產業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再生能源至少要再成長九倍。而屆時太陽能與風能佔全球發電量將從16%提升到68%以上。包含再生能源電廠、儲能設備、電動車、車用半導體、電動自行車都是趨勢下的潛在贏家。尤其10月底舉行的G20會議、及11月的格拉斯哥氣候峰會都可能進一步成為投資的催化劑。
根據Statista統計,全球自駕車規模預計將以年複合成長率12%的速度成長,並將於2023年突破370億美元!張士琳強調,自駕車有別於傳統燃油車,需高度依賴電子供應鏈,近期MIH平台的成立,將有利台廠以模組甚至整車組裝的方式進軍世界。不僅有利台廠切入新創公司,其靈活性、生產效率,亦有助台廠切入傳統車廠的電動車供應鏈,使相關台廠成為全球電動車普及不可忽視的重要存在。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本基金非屬環境、社會及治理相關主題基金)為季配息,追蹤指數為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綠能及電動車指數,布局著重三大產業:綠能、電動車、半導體,並以流動性、財務品質(近12季ROE總和大於零)、公司治理評鑑篩選高綠金含量企業,採半年調整。根據台灣指數公司資料,統計2017年5月至2021年7月底,指數年化報酬率高達20.3%。
全球資金蜂擁進入零碳商機之際,台股擁有太陽能、風電、電動車完整供應鏈,相關企業前景充滿想像空間。投資人可藉由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本基金非屬環境、社會及治理相關主題基金),直接參與零碳經濟的龐大商機,以募集發行價15元,輕鬆擁抱MIT綠金產業。
自駕車規模預計於3年內達到370億美元
年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金額/億美元 | 230 | 270 | 320 | 370 |
資料來源:Statista;資料時間:202106
附註: | |
---|---|
註1: | 績效計算為原幣別報酬,且皆有考慮配息情況。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所有基金績效,均為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之績效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 |
註2: | 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基金淨值僅供參考,實際以基金公司公告之淨值為準;海外市場指數類型基金,以交易日當天收盤價為淨值參考價;部份基金採雙軌報價,實際交易以基金公司所公告的買回價/賣出價為計算基礎。 |
註3: | 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下載,或逕向總代理人網站查閱。 |
註4: | 上述銷售費用僅供參考,實際費率以各銷售機構為主。 |
註5: | 上述短線交易規定資料僅供參考,實際規定應以基金公開說明書為主。 |
註6: | 境外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
註7: | 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惟不表示絕無風險。投資人投資以非投資等級債券為訴求之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由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且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可能投資美國144A 債券,該債券屬私募性質,易發生流動性不足,財務訊息揭露不完整或價格不透明導致高波動性之風險,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僅適合願意承擔較高風險之投資人。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
註8: | 依金管會規定基金投資大陸證券市場之有價證券不得超過本基金資產淨值之10%,當該基金投資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及香港,基金淨值可能因為大陸地區之法令、政治或經濟環境改變而受不同程度之影響。 |
註9: | 上述資料只供參考用途,嘉實資訊自當盡力提供正確訊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任何受僱人,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